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临夏,竟然这么美!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3-06-24 19:08:45

当我们在谈论临夏之美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资料图)

或许是

一山一水一曲歌

一花一石一席饭

山 语

闪耀着光辉的山巅

裹夹着窸窣的密林

挣脱无尽的山冰

雄鹰冲出太阳

在无限延展的湛蓝中

自在翱翔

太子山,是这方土地的宏伟圣殿,岩石是圣殿的门廊,云雾是圣殿的镶嵌彩饰,还有湍流组成的唱诗班和白云筑成的神坛。

展开中国山脉分布图,在秦岭山脉西延部分的北支(称北秦岭),太子山巍峨耸立,西接青海省达里加山东临洮河,与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是临夏县南部、大夏河以东西秦岭的支脉,绵延100多千米,总面积127万亩,主峰母太子山海拔4368米。

史有东/摄

史有东/摄

太子山雪景为临夏八景之一,是中国西部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即便在炎炎的六月天,山下落雨,山巅飞雪,晴雨莫测,变幻万千,也是太子山常见的自然美景。

初见只看山

山巅寒冽,群山回唱

再见是万物生长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河流,有森林,有生灵

是物竞天择

太子山保护区森林面积43万亩,森林覆盖率36%,是甘肃中部极为珍贵的一片天然林区。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总数达1789种,占甘肃省物种总数的50%。林区内有当归、党参、虫草、荊芥等野生药材50余种130余属350多种,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上名副其实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苞叶雪莲

蓝马鸡

沙棘林

2011年

太子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座包揽天地万象的山脉

以它博大的胸襟养育

护佑着临夏这方山水

传递着深邃的信息

河州各族儿女们穿行其间

一边攀登,一边吟唱

02

奔 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临夏古称河州,据说河州地区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当年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以黄河而命名的河州,实至名归。

积石雄关

黄河流经临夏州境内达103公里,跫跫之音响彻云海,在积石山下挥斥方遒,将绵延几十里的积石山拦腰切为两段,抒写了一条长约25公里的积石峡,在历史上是中原农业民族与青藏高原少数民族的结合部,由于军事位置重要,被称为“积石锁钥”。

积石峡

不同于积石峡的壮美

奔流的河水在黄蓝交界处不再咆哮

只剩相拥的温柔

黄河流经永靖域107公里,以独特的“S”形孕育出中国西部的“在水一方”,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炳灵寺

炳灵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保存着自北魏以来唐、宋、元、明各代的古文化遗迹。摩崖石刻雕塑彩绘,栩栩如生,显示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丝绸之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

听晨鸡报晓,观鱼翔浅底

闻稻花飘香,享田园风情

这里承载着多少人梦想的

诗与远方

而从“治河”到“福河”

这方百姓与长河的关系

出现古今未有之变

奏响相惜相亲的

新时代“黄河协奏”

03

吟 唱

你不必听说过这座小城的名字

你只需要知道

当悠扬的“花儿”在

耳边婉转吟唱时

它已在悠长的岁月里

静候你多时

听着花儿

遇见厚土孕育的古河州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有着“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等美誉,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也已经成为临夏的一张地方文化名片。

中国花儿演唱家何清祥

“花儿”的唱词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传递的是歌者的心情和心事,“花儿”演唱者善于运用赋比兴手法,将自己熟知的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山川地理等信手拈来,融入唱词中。

河州用它苍劲的风、硬朗的山

和多元的民风民俗

无声无息地滋养着“花儿”

在这片高山多、平地少

平均海拔2000米的土地上

人们翻山越岭、低头耕作

劳作之余即兴扯开嗓子

唱一曲花儿

嘹亮的调子盘旋

在抑扬顿挫的山野间

散发出粗犷豪放的气息

该是多么的酣畅淋漓

临夏是花儿的发祥地,享有“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花儿用临夏方言传唱,音乐曲调与歌词十分相配,唱词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传递的是歌者的心情和心事,因此“花儿”演唱者善于运用赋比兴手法,将自己熟知的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山川地理等信手拈来,融入词中。

“花儿”里记录过什么故事

是否记载了太子山顶圣洁的

雪水款款流淌?

是否有那个年轻小伙

初遇心上人的心花怒放?

经过岁月的打磨

“花儿”传唱的内容愈加丰富

就像一朵经久不衰的

民间艺术之花

聆着悠扬的曲调

一幅生动的西北生活画卷

缓缓展开

花儿会

“花儿”没有配乐,在嘹亮声中曲调起伏,悠长、高亢,韵味十足。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精彩纷呈、声名远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眺太子山,漫步十三巷

小城阳光正好

它说,关于河州的诗情画意

花儿知道

04

盛 放

融融春意染绿古老的河州时

牡丹开始盛放

河州牡丹,历史悠久,名冠三陇,河州有小洛阳之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称道。明代才子解缙在《寓河州》一诗中写道:“秦地山河无积石,至今花树似咸京。”清人吴镇对河州牡丹有这样的描绘:“枹罕花称小洛阳,金城得此讵寻常。”

该怎么把一座城市定格成

古色古香的水墨画?

想象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种满牡丹花

“牡丹何处有,胜绝是河州”

那便是春夏之交的临夏

河州家家户户喜种牡丹,早在800多年前,河州就有栽培牡丹的历史记载,金代墓葬中有牡丹砖雕,河州还有闻香推门而入赏牡丹的习俗。纵使你情不自禁闻香推门而人,热情豪爽的主人定会和你一起赏牡丹,品香茗。

星辰是夜空中一点

万颗绘就璀璨

牡丹是繁华中一抹

万株凝做河州

六十里牡丹长廊缓缓蜿蜒

栈道中的行人一回头

心里就留下一幅画

牡丹长廊

这就是河州吧

定格一座城

只靠一朵花

花期有时,芳华无价

05

奇 遇

在这里

你可以最早和2400万年前的

古生物”对话“

在距今2400万年至520万年的中新世纪,临夏盆地曾是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交错是远古时代各种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位于临夏州和政县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收藏展示了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是全国唯一一座古脊椎古哺乳动物化石博物馆,其中馆藏的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

和政羊复原骨架(晚中新世)

多年以后

人类进食,生存,繁衍

不断进化

当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

林间的缝隙中足有一人高的茂草,把平缓的山野填满成饱满的绿色,丛中野花竞相开放,蜂蝶飞舞,低凹的地方是湖泊、沼泽、溪流,水面上奇珍异鸟飞翔,水中有巨大的鱼、鳖、龟,也有微小的水生动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

湖边的沼泽地上,悠闲的铲齿象正用它那巨大的像两只铁锨一样的大板牙铲着水草,然后用长长的鼻子卷进嘴里,吃饱了嫩绿青草的和政羊躺在草坡上,大唇犀、长颈鹿、羚羊、巨镰猪在树阴下歇凉。

与此同时,巨鬣狗正躲在灌木林后面,觊觎着瞄准猎物的最佳时机,不远处在山前草地上,有几只剑齿虎追逐着三趾马,扬起阵阵尘土……一切都在按自然法则进行着。

后来,由于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影响,气候逐渐变冷,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大量哺乳动物群在这片土地上生死更迭,仅有小小的一部分演变成的化石,从而形成了今天珍贵的古动物化石群。

从幼到老的铲齿象头骨化石

1000万年前的风早已止息

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当我们跨越时空与之相遇

感受到生命力量之和

一千万年,仿佛一霎

山林演化为王国

生命蜕变成诗篇

它不是化石,是生命的真实

而今我们驻足凝望

依然值得思索这一切的意义

06

赏 味

一日三餐

是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

在这片8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临夏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

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

回、汉、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

运用各自的智慧

怀着对食物的理解

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

转化的灵感

造就出万千风味

东乡手抓

在临夏人的餐桌上,羊是不可忽视的一员,“说起手抓,想起临夏”“无手抓不成席”“不吃手抓,枉来临夏”。临夏独特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羊肉鲜嫩多汁、肥而不腻,闻名全国。

手抓羊肉、烤全羊、羊杂碎、发子面肠(羊肠)、河州肉酒(黄酒羊肉)……河州人因材施教,丈量食物的每一个细节,不同部位、烹饪各异,不断探索它的边界和可能,把羊的美味运用到极致。

无肉不欢,举世皆同

归根结底,在临夏人心里

没有一块羊肉可以是一座孤岛

而一只羊就是一场盛宴

口中齿舌留香

胸中酣畅淋漓

而在羊肉上桌前

好客的临夏人

一定会为你泡上一碗盖碗茶

甘甜穿过舌尖

给全身心传递出美好的信号

一杯好茶

让一天的闲适便有了安放的去处

盖碗茶

三炮台盖碗茶,也称“八宝茶”,以茶叶为底,掺有白糖(或冰糖)、玫瑰花、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三炮台盖碗茶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承载着临夏人的传统饮茶习俗。

栩栩如生的油炸馃馃

油黄面白、皮薄馅鲜的河州包子

酸爽正宗的发子面肠

粒粒饱满的甜醅……

每一道菜肴都融合着

山的味道、风的味道

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

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

和故土乡亲的信念混合在一起

和洒脱好客的情怀融合在一起

成为独一无二的河州符号

编辑:马宇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