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临夏文苑(2023.6.22) 头条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时间:2023-06-22 11:22:25

端午情丝

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临近,走在街头巷尾,每走几步或隔几米,在市中心或是过街天桥亦或是小区门口,年轻姐姐的电动车上摆满了搭配出俏的五彩绳,有挂了立体饱满的粽子的,有串了栩栩如生十二生肖的,还有缀了寓意平安珠的……与五彩绳一样,荷包也是端午里有头有脸、名副其实的“大人物”,她摊位上的荷包款式新颖、形态各异,其中,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荷包是主角,远远瞄一眼,心生非买不可的念头。轻轻一捏,还会给人惊喜,发出动听的声响。小孩们被它吸引、任意挑选。“妈妈,我属兔就拿个小白兔;姐姐属牛,买个小牛的。”孩子余音未了,只见她三下五除二,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拿出两个生肖的荷包,装好递到孩子手中。


(资料图片)

辛莉红 摄

在过街天桥上,浓郁独特又熟悉的松香味扑鼻,寻味而去,竟是老奶奶卖的荷包。仔细端详、认真比对,其精细的做工和独特的香味,自然吸引无数顾客驻足、观赏、购买。“我卖了十几年的荷包,这些全部是个人做哈的,这是个细活,一针一线不能马虎!”听着奶奶朴素简单的话语,看着一长串传统样式的虎头或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羊心,其细密的针脚、讲究的缝制、浓浓的香味,奶奶数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的坚持影射在荷包上,她对传统手艺的执着有迹可循。

手腕戴了五彩绳、胸前戴了荷包,激发味蕾的特色风味小吃成了端午节的标配。经过风味小吃店,“河州味道·临夏美食”的招牌夺人眼球,店家门口玻璃橱柜里诱人的粽子、酸甜独特的甜醅子、黄澄澄的酿皮子……一看,就胃口大开、垂涎欲滴。“老板我要10个粽子、4张酿皮子、2盒甜醅子……”在这座承载着厚重传统美食文化的城市,端午节你不能光吃粽子,与之配套的还有酿皮子、甜醅子、粘糕,虽无明确章法,但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特色小吃散发的醇香味、食客爽朗的点餐声与店家热情的应答声,夹杂缠绕在一起,慢慢荡涤开来,萦绕耳边又直抵内心深处。这一刻,端午节的所有味道被激发、呼之欲出。

端午的情丝在城市里自由、漫无边际地酝酿着、碰撞着、挥发着……

漫步乡村,这种味道丝毫未减,被感染被传递被激励,愈发浓烈、沁人心脾、使人沉醉。

庄稼仿佛受到了暗示、催促、追赶,它们心情澎湃、斗志昂扬。小麦一天一个样,骨节突出且坚韧,绿油油的麦秆毫无掩饰地泛着脆嫩,麦穗无所顾忌地结着籽;金黄的油菜花也不甘示弱,成片成片不留缝隙的艳丽,像极了画家费尽心思、别出心裁为大地勾画的作品,精妙绝伦。

“嗡嗡嗡”,蜜蜂结队成群、远道而来捧场,一株株油菜花活力满满、气场全开,路人驻足、停留、观赏、拍照,无比欢喜。道路两旁的柳树与那些金灿灿打成一片,在徐徐微风里如悠长蓊郁的秀发,如绸缎般飘飘,又如云雾般缭绕……

田间万物忙着生长、成熟,农人忙碌着、等待着、期盼着,关于收获、关于节日、关于团聚,关于生活的一切。

农历四月过半,不识字的奶奶便掰着指头算起了日子,碎碎念渐渐多了起来:“再过10天,你的工地上做活的尕爸爸来哩。”“今年老二得了大孙子,添了人口,荷包我要多做个哩。”“你的娘娘也可能从酒泉回来哩!”……她忙着牵挂、惦念,手里的活一刻没停下。

奶奶提前几天托人到集镇,买好松香、布料、花绳等材料,吃过早饭,戴着老花镜、依着阳光、坐在凳子上,开始裁剪布料、分好松香、缝制荷包。围在身旁的娃娃,争抢着帮她穿针引线。奶奶岁数大了,做起来自然费时费力,做完一条线再续一条,缝完羊心再做虎头……屋里的挂钟有条不紊地晃动着身体,离端午的日子越来越近,从零零碎碎的材料到完整的成品,奶奶的细致用心在端午节这天被一一展示。女孩的红色绸缎羊心,男孩的萝卜头荷包,婴儿的一长串虎头……

光阴一天天消逝,日历终于翻到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端午节到了!荷包做完了,叔叔回来了,姑姑马上到家了……奶奶的碎碎念有了回应,扯心成了安心,变数有了定数。

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奶奶喊孩子们起床,睡意蒙胧的我们跟着奶奶,到门口的麦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洗完后可防蚊虫蛇之类的叮咬。爸爸早早地拿着镰刀出门割香柳,妈妈忙着准备早饭。一会的功夫,妈妈的早饭好了,爸爸已将香柳插在门楣上。

吃罢早饭,奶奶给孩子们戴亲手缝制的荷包、拴彩绳,孩子们自然对荷包爱不释手,跑去向父母或同伴炫耀,当然也不忘争个高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太太、太太,姑奶奶来了!”“这些蕨菜是一个连手前两天送来的,今天人齐了,做上了一起吃。”“婶婶已经15张酿皮子做哈了!”……天气读懂了人们的心意,变得同频共振、心心相印,本是黑了脸的天空勉强挤出笑颜直至彻底放晴。

午间,厨房里的香味也总是急着跳出窗户,弥散在院落。叔叔伯伯哥哥们忙着烧水、煮肉、搬桌,妈妈婶婶嫂子们忙着炸油香、做凉粉、炒大盘鸡……忙而有序、各显身手。到晌午时刻,人已齐、刀声毕、香味浓,几张圆桌被美食摆得满满当当,食物的香味徘徊悠长。二嫂包的有模有样的粽子、叔叔最拿手的手抓羊肉、妈妈烙得讲究的手撕饼一一上桌……奶奶落座,姑婶、叔伯、哥嫂、孩子们都依次各自入座。“奶奶,你这个粽子吃些,这个是我学着包哈的!”“你多吃些,工地上苦大得很!”“丫头,你羊肉多吃些,你今个要来,你爸爸亲自煮的!”……饭间,如此的话语重复了很多遍,虽无华丽词藻却爱意浓浓;一道道菜,算不上山珍海味却也用心良苦;一个个围桌而坐的人,平日不多见却对彼此的牵挂只增不减!

端午佳节,一条条色彩鲜艳的五彩绳,一个个风味独特的粽子,奶奶手中一针一线缝制的荷包,一顿丰盛的农家宴……如此种种,都让端午的情丝馥郁飘香、持久深远。

太阳迈着碎步缓缓靠近山头,端午的思念开始肆无忌惮地氤氲、蔓延、扩散……

陇中的端午节

◇周廷海

节气过了小满,陇中小麦青青,柳叶垂垂如剪,山川也就不再显得枯萎荒凉,而是一派生机。这时,不论向阳的,背阴的地方,还是河畔山岗上,那三五棵大柳树枝条垂垂映在你的眼帘。这时,你就不禁想起插柳的端午节,实际上它也冉冉到你的身边了。

早上,还在被窝里蜷卧偷懒时,就能听到自家大人在院中插柳杨的响动,接着便是厨房中母亲催喊起来吃米糕的声音,就不由得心神荡漾想起那米糕。那米糕是用红枣泥、花生仁、葡萄干、绿红丝等物分几层压成的,用刀切开洁白如珍珠的米粒,那红艳艳的枣泥,绿玉似的丝条喷着香味十足的气息,这时候还有那蜂蜜白砂糖所浇更是甘甜十分。我那时就知道端午节要吃米糕,可是为什么不吃粽子呢?这可能与陇中风土人情有关吧!陇中没有粽叶就只好用米糕做示意吧!于是,创造出的米糕也是别具一格,风味独特。现在,你若碰到米糕摊点,不妨要一些那厚厚的夹着五颜六色馅的米糕尝一尝就知了。

吃粽糕前,我们首先要洗净手上的污垢。然后要母亲一一给我们的手腕乃至指头上绑上五丝线。据说有了花花线,虫蛇就会远避。家家的小孩子都绑着花花线,甚至还在手和身上有个香荷包呢。那时,我很羡慕荷包,常把端午系的花花线绳系好长时日,直到手腕上垢痂把线染成黑色时,才在梦中被母亲用剪子悄悄剪断!现在时过境迁,两鬓将白,却还会想起儿时的那份童心情愫!

吃米糕时先用洁净的小碗小碟盛点,离河近则往河里去投点,离河远的人家就在门前的空旷处泼洒,然后再往大门口的照壁边稍放一点。因为端午是大节,这一天过世的祖先要到自家后人门上过节,但因阴阳相隔门,门神把守不能进门。后辈就要主动虔诚地将节日的美食在门外奉献。大概往河水或者路上泼献,现在,我想可能就是祭念那位投江而死是古人吧?我便想陇中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耕耘终身的民众,未必读过他的《离骚》抑或《天问》《衰邺》什么的,也许未必知道二千年前有个挂剑危冠憔悴的老人投江而死是端午的诞生了。然而却在冥冥之中,陇中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就这样流传着,是什么样的根连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影响着?这恐怕就是现在有人建议把端午列为国家法定节日是最好的阐释吧!

端午节,常能听到蛤蟆要避端午的故事呢!大人们常说这一天河畔田间沟洼草地上乱跳乱跑的青蛙及蛤蟆之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要躲避这一天。那时母亲曾多次亲口说如果把蛤蟆捉来用器皿之物罩住别让跑掉,到端午你掀开器皿也找不到,但是过了这一天你再掀开盖,那东西就仍在原地瞪着圆而大的眼睛望你呢!还有好多大人也如是说得神乎其神,并有信誓旦旦说亲身验证过呢!我每每听到这事,很想亲自试验这玄乎的说法,可终究嫌它们面目可憎,让我心悸而罢了。“癞蛤蟆避端午”也就成为陇中人的口头禅,意思是你非要避躲不可呢!至今,我的心中对这件事,怀着依恋和较为复杂的心理过了一个个端午。

端午的早上,麦叶上、青草尖、花叶都盛着晶莹明亮的露珠。早上还可能看到婀娜女子在拭露水洗手洗脸。因为大人说这一天露水能明目美颜。我那时也信以为真,现在才知不过是陇中人们的一种美好期盼吧,一种真挚深情的向往。因为到这一天满山遍野块块麦田就拔节抽穗,豆角花水红片片、胡麻蓝花似海,早上空气清新凉爽、露珠扑脸,那感觉、那心情也是特别爽的。      端午节,浓浓的端午节!不论我身在何地、每当到这一日,我就能闻到那浓浓的黄土气息里飘荡的米糕的清香,还有系着我多少梦的五色丝线。也就宛如看到那厚实的大山深处,那一群群勤劳朴实的乡亲们的身影,让我心动、让我眼热!

陇中的端午,是最美好的季节,山上一片青翠,果实开始成长,麦田在吸籽,农民正在喜悦中忙碌。                

端午,飘荡着黄土的气息的端午,伴着糯米和糖蜜的芬芳。我每当进人端午,仿佛也就进入黄土高原上如潮入浪的山岇中,再次被那多情而美丽的季节所沉迷陶醉,童年的趣事也就像象潮水般扑向心中……

端午

◇李云霞

露下篱边百草芳,鸟声树影步斜阳。

榴花凤管迎风竹,葵叶龙舟映日黄。

粽子洒,艾草香,红尘历阅落飞觞。

高歌吊古波声远,洒泪流襟汨水长。

端午节

◇牛 岱

金鼓声中九县欢,

龙舟竞渡谱新篇。

汨罗诗沁千秋月,

海角人思万里山。

缥缈骚魂何处去,

俳徊楚客几时还。

人民不许忠臣死,

世代端阳吊屈原。

端午情思

◇王德忠

柳丝轻拽泛龙舟,

汨罗江心香粽投。

一代英明魂永在,

九章正气古今流。

今又端午

◇赵义荣

彩线腕间争艳,荷包街上飘香。柳枝长挂又端阳。祈愿山河无恙。节至故人入梦,夜来客子怀乡。慈颜何处正神伤。一别几多怅惘。

端午寄情

◇李良云

白水西流去,

依然过步堤。

静湖轻燕舞,

柔柳野莺啼。

晨雨潇潇下,

斜风细细织。

只因无寄物,

望远动幽思。

艾叶(外一首)

◇冯尚玉

双五的日子

艾叶飘香

千年的祭奠

只为屈子忧伤

平时无人问津的艾草

只在一年一度的

端午

身价倍涨

粽子

用船的形状

把那一份哀思寄托在

三闾大夫跳进汨罗江的日子里

菖蒲和艾叶

和着粽子的清香

把两千余年的思念

深深地哀殇

端午(外一首)

◇李继红

把端午捻成五彩绳,外婆

喊着我的乳名

系在腕上的,是三十年前的故乡

是老院子里的一树石榴红

岁月堆积在她的手里

已经模糊了绳子的五色

我用记忆

打一个绳结系心上

系着童年,也系着

往后每一个端午,结实的时光

夏至

翻过四月的脊背

捡拾一路掉下的

借口和停歇

抬脚迈的每一步

都在接近夏至的惊喜

枝条里藏着的曲子

将唱的完整

荷瓣也已伸出手臂

开始书写

一个旺盛的转折

这一天

线条最长

弯度最短

像一个淳朴的少年

端午节的母亲

◇陈琼丽

每逢五月五

是母亲最繁忙的一天

抛开家务与农活

早早去山地里割艾草摘粽叶

回头又插艾和包粽子

瘦小单薄的身子

在端午节忙得像一个陀螺

这一天

我家真是满堂生香

艾香缭绕门楣

溢出蒸笼的粽香

渲染浓浓的节日氛围

忙里忙外的母亲

心头仿佛总有一个情结

要把五月五

忙得像个真正的节日

其实母亲并不知屈原

也不知端午节的来龙去脉

她只知道端午节

千家万户都要插艾叶可避邪

都要包糯米粽子

寓意家国相连国泰则民安

端午节

◇娟 子

又是一年粽飘香

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包粽子、绕彩线、带香包

在缕缕甜糯清香中

在喧天的锣鼓声中

一个伟大的身影

孑然伫立在汨罗江畔

《离骚》《天问》《九章》《九歌》

字里行间

溢满不屈的爱国情怀

他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他是屹立千年的傲骨

他是华夏儿女的航向

他是流芳千载的丰碑

编辑: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