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今日聚焦!专家学者与期刊编辑共话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融合与创新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时间:2023-06-21 15:15:04


(资料图)

(光明网讯 记者李彬)为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学与区域国别学研究议程的交流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近日在京举办“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融合与创新”研讨会。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机构的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相关学术和区域国别研究期刊代表参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张宇燕在致辞中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具有显著跨学科特征的新兴学科,在当今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完全能够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假定、概念与理论体系,以及较为清晰的学科边界,提出属于自己的命题和检验命题的方法和逻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极具中国色彩的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以求实现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安全与可持续的世界。

会议由“区域国别学的知识构成与理论定位”“区域国别研究创新:问题与范式”“区域国别研究创新:比较与实践”“理论创新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四个主题以及期刊交流环节组成。与会学者与期刊代表围绕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体系构建、如何推动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相互促进以及学术期刊在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融合创新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该立足全球视野、站稳中国本位、积极进行跨学科跨区域研究,建立一个国际问题各学科、各区域研究的互动学说话语平台。高程分析指出,第一,不能把区域国别特性和理论研究中一般寻求规律性的做法相互对立起来,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在理论体系中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做出一般性的理论贡献。区域国别研究,走进去、寻找特性是重要的,更难的是走进去挖掘特性之后,如何走出来,去寻找规律。第二,做区域国别研究的时候,不要把中国本位的视角和对象国客体研究对立起来。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和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国际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找到对接口。第三,区域国别研究一定要有跨学科和跨地域的战略高度,能够跟各个学科,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高程强调,区域国别研究还要有历史的深度和哲学思想的厚度,进而寻找研究的创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庞大鹏重点就区域国别学的身份认同和制约瓶颈进行发言。庞大鹏认为,区域国别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使众多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人员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但区域国别学目前在基本假定、专业概念、理论范畴、重大议题、边界范围和检验方法这六个构成一门学科的要件上是缺乏共识的。在此基础上,庞大鹏总结和提出可探索将“两史一路一文明”作为区域国别学研究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两史”,指的是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必须有区域国别史和全球通史作为扎实的基础;“一路”,即区域国别学要重点关于发展道路的研究,比如其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也包括其如何融入现代化进程、融入当代世界等重大战略问题;“一文明”,指的是区域国别学既要研究国家本体以及本国/本区域的共同心理特征(国民性),更要研究国家本体背后依托的文明。庞大鹏认为,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面临着最大的瓶颈是理论研究,突出表现为学理性不强、理论性不强。具体体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常见的、大量的材料堆积和历史主义的研究,从材料出发进行分析过于就事论事,理论性不强;二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困境。庞大鹏强调,区域国别学这两个研究困境的解决,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三个理论研究方向:一是对国家行为根源的研究;二是中长期历史观的总结;三是运用理论、改造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理论,提出新的分析框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