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全球快讯:打造和美乡村 建设幸福家园——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甘肃实践成效显著
来源:每日甘肃网     时间:2023-06-08 09:23:35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

一座座村庄换新颜,一个个产业落地,一张张笑脸竞相绽放……近年来,甘肃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努力绘就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

改善人居环境扮“靓”村容村貌


(资料图)

2015年以来,甘南州着眼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和创建工作,以“全域无垃圾”为切入点开启了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环境革命”,全面提升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

精准聚焦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民俗文化,甘南州紧抓创建省级建设示范市州的机遇,全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着力打造“五无甘南”“十有家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甘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如今的甘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方游客蜂拥而至。甘南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这,只是我省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我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甘肃实践的突破口,从2013年以来,深入推进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改善行动,在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改建新建户用卫生厕所累计达到262万座、普及率达到66.1%。

——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全省配备专职、兼职村庄保洁人员,配备各式农村垃圾保洁、收集、运输车。县、乡、村分别建设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网络。

——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生活垃圾乱扔乱倒、柴草杂物乱堆乱放、线缆和广告牌匾乱拉乱挂、房墙棚圈乱搭乱建、公共空间和道路乱挤乱占、生活污水乱排乱流、河道砂石乱挖乱采等问题,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如今,行走在陇原乡村,一条条水泥路从庄前屋后穿过、家家户户门口干净整洁、村广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处处展现着美丽乡村的新风采、新画卷。

特色产业“引路”带动农民增收

一座座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激发实现“持久美”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我省充分挖掘乡村多元功能价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

陇南市康县认真学习浙江省“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坚持把发展“美丽产业”、做大“美丽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康县把乡村旅游作为惠民富民的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感受型、生态农庄体验型、特色农业观光型、环保工业展示型、景区休闲养生型五大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核桃、茶叶、花椒、天麻、食用菌、中蜂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康耳”“翠竹”等一批“康字号”名优农特产品,“美丽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白银市突出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牛、羊、猪、菜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文冠果、枸杞、马铃薯、小杂粮四大优势产业片带化发展,林果业、黑毛驴、盐水鱼虾、中药材等县域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的“4+4+N”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西走廊因特殊的光热水土环境成为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张掖市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

定西市陇西县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确保药材种植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中医药产业已成为陇西县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

如今的陇原新乡村,各类特色产业竞相发展。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众多地域品种为补充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牧业结构日趋优化,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建设了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创建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推动城乡融合培育文明乡风

新时代的文明乡风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更是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城乡联系协同、实现要素充分流动、推动城乡关系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有效,全省城镇化步伐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350.64万人,比重占到54.2%,城镇聚集人口和产业的能力逐步增强。

2021年以来,我省启动“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初步统计,到2022年底,全省约投入资金401.7亿元,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乡镇50个、省级示范村1000个,5个省级示范市州、10个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正在扎实稳步推进,示范引领作用日渐凸显。

“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吃苦耐劳、勤俭质朴”“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走进白银市靖远县,在瓜园村、大坝村农户家院墙上,生动有趣的图案配着各种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的标语,彰显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文明理念浸润人心。

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我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以及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实现县级全覆盖,全省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加快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农村婚嫁彩礼持续走低、逐渐好转,移风易俗取得积极成效;

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自强意识、增强发展愿望、提升致富本领,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在全面迈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甘肃全力以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雄心壮志,步履铿锵。

编辑:马少华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