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达板镇安置点。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万及敏 李萍
【资料图】
从深山到城镇的“跨越”虽然已经过去快一年,但对于临夏州东乡县锁南镇群众妥艾米乃而言,还恍如昨天。
2022年,东乡县立足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和治理难度大的县情实际,全面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确定以城镇楼房为主、农村集中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建设8个安置点,4530户搬迁群众目前已全部入住新居。
“搬迁前住在山顶,一下雨总担心发生山体滑坡,而且离学校太远,孩子出门天上还挂着星星,上学要打着手电筒。”妥艾米乃说,“搬到新家,住上了二层小楼,离学校不到一公里,孩子走在干净的大路上,我们很安心。”
从“忧居”到“优居”:安全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何义民老家在东乡县龙泉镇何汪村一社,整社只有15户人家。
提起在山上的生活,何义民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全家种着10亩地,养了十几只羊。每次遇到降雨天气,都会提心吊胆、躲雨避灾。“2003年建成的几间土坯房,摇摇欲坠。每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墙体还会出现裂缝。”后来镇上领导告诉他,房子周围都是湿陷性黄土,降水会导致地基下沉,进而导致墙体开裂。
何义民和老婆目不识丁,眼看小孙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当政府动员搬迁,他没有丝毫犹豫。
他要走的,是一条被验证过的路——“十三五”期间,东乡县2.8万余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大山的束缚,在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过去几年,周围好多人享受政策在县城住上新房,孩子也上了城里学校。”何义民心里对于政策性搬迁充满期望。
东乡县县城安置点。
2022年,东乡县全面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包括何义民在内的何汪村一社所有群众,告别爬不完的沟沟坎坎,陆续搬到城镇开始了新生活。“总价48.5万元的房子,我只花了3万元。”何义民一家如愿搬到了东乡县达板镇安置点。当年9月,小孙子也去东乡石化易捷小学就读。
东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像何义民这样生活在地质灾害区,没有经济能力搬家的群众不在少数,想搬没钱搬的问题普遍存在。东乡县对有意愿搬迁群众逐户进行摸底排查,最终按照地质灾害、生态敏感等不同区域和脱贫户、一般户等不同属性,按照“10+5+N”的差异化补助政策,搬迁家庭可享受最高补助近40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
“老房子建在半山腰,不时发生山体滑坡,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赵国龙老家在龙泉镇北庄湾村,他的新家也在达板镇安置点。
121平方米的电梯房,对比昔日的土坯房,让赵国龙感叹不已。“如果不是靠政府,我们一辈子也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住进新房,赵国龙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感谢政府”,“我是低保户,总价39万元的房子,10万元贴息贷款,补贴了27万元,我自己才自筹了2万元。”
花最少的钱,住最好的房子,这是东乡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最生动的写照,彻底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
“110平方米的房子,4口人住着绰绰有余。房价35万元,自费7.6万元,其余都是政府补贴。”2023年1月1日早晨,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妥哈比布带着一家人从锁南镇马场村搬到了东乡县城楼房安置点的南湖湾小区。
这一天,妥哈比布盼了太久,“不用再住四处漏风的土坯房。不用再冒着跌落风险、踩着羊肠小路回家。也终于能送孩子去县城读书了。”
从“不想搬”到“我要搬”:我心安处 便是故乡
5月18日,记者走进东乡县锁南镇马场村集中安置点,一栋栋新建的中式小院在青山绿树映衬下,成了山间一道亮丽风景。
东乡县县城安置点内的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
“安置点内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生活生产比之前方便多了。”马松吉给说。
马松吉给过去住在东乡县锁南镇巴苏池村。大山在这里拧成疙瘩,条条沟壑向外延伸,一个个村庄建立在山沟之中,巴苏池村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村里人都不愿意搬,尤其是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更不想离开,觉得虽然辛苦,但在村里起码有地,日子勉强能过。”今年33岁的马松吉给高三毕业后一直在家种地。他说,“要是搬到县城,脱离了土地,靠啥吃饭?”
多少年来,东乡山区群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靠天吃饭的生存观念早已刻进骨子里,动员群众搬迁的思想工作并不好做。锁南镇党委书记冯强对此深有感触,“山区有安全隐患,但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不少人对搬迁心存疑虑。”
针对这种情况,东乡县成立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调度搬迁工作。同时,按照“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的要求,建立县级干部包抓乡镇及集中安置点、乡镇干部包抓村组的工作机制,由22名包乡县级干部包抓联系乡镇、8名县级干部分别包抓5个农村集中安置点和3个楼房安置点,指导各乡镇同步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一户一户宣传动员、跟进服务。
4530户搬迁群众,意味着东乡县党员干部要数万次往来于山路崎岖的村子。
冯强说,“动员群众搬迁的日子里,我们白天走村串户,饿了一碗炒饭、一盒泡面,夜里经常忙到凌晨。”
走家入户讲解政策,带领群众前往安置点参观……过去一年,干部的不懈努力,彻底打消搬迁群众顾虑。
东乡县委县政府要求,搬迁一律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必须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说得再好,也不如亲眼所见。”搬迁工作开始后,东乡县各个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当地群众不断前往各个安置点参观。2022年4月,马松吉给到锁南镇马场村集中安置点参观时看到整齐排列的独栋农家小院、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后心动了,他又尝试着步行前往儿子的学校中银小学,不到10分钟的路程让他下定决心:搬!
2022年6月,马松吉给一家搬到了锁南镇马场村集中安置点200平方米的二层小院里。“老家离小学5公里,孩子太辛苦了,现在放学回家吃完饭还有时间午休。”
住进新房,马松吉给没有忘记冯强走村串户忙碌的身影,“等房子装修好了,我要请乡干部们来家里吃顿饭。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来家里劝,我可能还在山上住着。”
和马松吉给一样,马学良当初也舍不得离开守了20多年的老房子。马学良老家在庙尔岭村,位于高山乡的半山梁上,居住偏远,一下雨一路烂泥,交通极为不便。即便如此,被5亩薄地“束缚”着的马学良还是不愿离开,“我怕搬了不习惯”。
2022年初,镇上和村上的干部开始给马学良做思想工作——
“搬迁政策好,有补助资金,拥有一套房子基本不花啥钱。”
“安置点有超市、学校、医院等,生活会更加便利。”
马学良说,“后来,镇上还说,把我们的土地流转出去,再把我们安置到产业园干活,给我们发工资。”
就这样,马学良告别深山,搬进了121平方米的新居。“以前买一袋米都要骑车半个小时去镇上的集市,现在门口就有超市,我们生活、办事不用再‘两头跑’了。”马学良感慨道,“从山上搬到山下,虽然距离只有十几里路,但生活却进步了几十年。”
从求生存到谋幸福:“你好,新生活”
2022年3月,赵国龙狠下心,把家里养的30头羊卖了。
61岁的赵国龙原本住在东乡县龙泉镇北庄湾村,从他记事起,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养着羊。“把羊养好,就不会饿着。”
东乡县达板镇产业园区。
走出深山,搬到达板镇安置点后,养了一辈子羊的赵国龙被社区居民推荐当了楼长,他本人也乐在其中,在各安置点,每个楼栋都有像赵国龙这样的楼长,他们和社区党支部、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构建起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群众搬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便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搬迁群众从农村搬迁到城镇,身份从农民变为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帮助搬迁群众适应多方面的转变,是社区治理面临的新课题。达板镇拱北滩社区党委书记马文祥最关心的是社区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去年以来,他组织社区全体网格员对所有搬迁群众逐户逐人摸排登记,分类建立信息台账,整合就业车间、劳务输转、县内务工等信息资源,帮助5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
“我们原来住在车家湾乡马脊梁村,每次到去趟县城得走一两个小时,坐车也不方便。山路崎岖不平,下雨很危险。”马撒力哈说,“那个时候,在老家就只能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还是少年的时候,马撒力哈就开始出门打工。在新疆工地上干活,在北京跑网约车,在江苏物流公司拣包裹……这些为生活而辗转的记忆对他来说刻骨铭心。
搬到达板镇安置点后,马撒力哈在家附近的东乡县方大丽明纺织有限公司上班,达板镇凤凰山社区把他妻子马发土麦介绍进了临夏回香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上班,担任灌装车间班组长。“两个人一个月有8000多元的收入,和出门务工差不了多少。”他说。
2022年,围绕搬迁群众的就业,东乡县在达板镇安置点在原有21家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28家,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稳定就业问题。
搬到新家后,最让马撒力哈开心的,是儿子去年以408分的成绩考入了东乡中学。“这是东乡县最好的高中。”
东乡县达板镇安置点配套建设东乡中学。
东乡中学建在达板镇安置点,由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托管,有高标准建设的综合教学楼、实验办公楼、餐饮中心楼、图书艺术楼,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
“这里不仅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更是有着一流的师资力量。”西北师大附中校长助理、东乡中学常务副校长宋学锋介绍,2021年以来,东乡中学从西北师大优秀毕业生中引进89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东乡县择优选拔了20名在职教师,临夏州委组织部又引进选拔10名教育人才组建了优秀的教学队伍。
据介绍,东乡中学招收的851名高一学生和303名高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宋学锋和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开展一对一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高二学生马茜茜告诉记者,“哥哥姐姐们经常会单独辅导我们,我的课程也没落下。以前在果园镇中学,回家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搬到达板镇,放学后坐公交车15分钟就能到家。”
她口中的哥哥姐姐,就是当地学生对老师亲切的称呼。
东乡中学开展运动会。(图片来源:东乡中学)
采访中,马茜茜还自豪地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我完成了好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打排球,第一次去图书馆,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
2022年为满足1.5万户搬迁家庭学生的就学需求,东乡县投资3.27亿元新建改扩建14所学校。
东乡县为搬迁群众所想的远不止这些。投资5.04亿元配套建设东乡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锁南社区医院等,投资3.9亿元建设了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级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各个安置点,东乡县搬迁群众正享受着就业、就学、就医、购物“足不出区”的便利,舒适的环境、健全的设施、优质的服务、稳定的就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生活好、能融入”这一目标已变为现实。
2022年东乡县完成搬迁4530户,已全部搬迁入住。数据显示,搬迁过程中,东乡县累计发放省级补助4.5亿元、贴息贷款5405万元。发放县级自筹补助11.3亿元、贴息贷款34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28万元。
5月12日,东乡县委、县政府印发《东乡县2023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其中提到:12月中旬前,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完成2384户群众的搬迁工作。
初夏时节,洮河奔腾。未来半年,将有更多的东乡群众在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编辑:马宇责任编辑:孔令定
东乡县达板镇安置点。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万及敏李萍从深山到城镇的“跨越”虽然已经过去快一年,但对于
央广网兰州5月23日消息(记者李红军)5月23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医康养产业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皇
科技日报记者颉满斌“2022年,科技进步综合水平37 87%,同比增长7 28%;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6 5亿元,同比增
1、碧桂园·万象松湖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大朗镇,由东莞市大朗碧桂园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建成,总建筑面积500000
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距离清东陵不远,最近有村民向我们反映,镇里有个填坑项目,就是把原来的一个砂坑进行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讯(记者赵好飞通讯员张雷)5月23日,由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东乡沿洮河经济带棚
癸卯夏初,再登地球之巅今天(5月23日)上午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成功登顶!△2023“巅峰使命
今年以来,临夏县百益(中荷)国际鲜花港大力发展鲜切玫瑰产业,努力打造花卉产业新标杆。图为工人正忙着采
目前,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临夏县尹集镇段)观景台建设项目主体基本完工,栈道扶手、路面硬化等附属设施工程
5月23日,游客在黟县宏村参观游玩。初夏时节,宏村景区风景迷人,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徽派古民居中畅游。
95后绣花郎:助力非遗文化“活”在当下(主题)文汇报记者储舒婷每天晚上9点到11点,在“哩尤”的抖音直播
1、鼠标右键菜单新建记事本没了怎么办?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拿过来分享:鼠标右键菜单中有很多快捷命令,
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和企业对“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感受度、满意度,即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
从居住品质评判房子标准
5月23日,赛力斯(601127)融资买入2819 56万元,融资偿还3535 54万元,融资净卖出715 98万元,融资余额11 78亿元。
1、但愿人长久,是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1983年发行,歌词如下:词:苏轼(宋);曲:梁弘志;编曲:
本报记者贺王娟5月23日,据上海有色网消息,5月23日上午,青海某盐湖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碳酸锂竞拍,碳酸锂共
从去年开始,随着韩国基准利率急剧上升,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入市新房积压严重,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堪忧,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2年13家超市上市企业有8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这些上市的超市企业全年虽然新
今天来聊聊关于广州出租车费用,广州出租车起价是多少钱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广州出租车费用,
1、宋代周邦彦的《四园竹·浮云护月》,是关于秋意浓的古诗词。2、【出处】《四园竹·浮云护月》——宋代:
解答:1、意思是,如果你想在水边捕鱼,最好回家建一个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没有好处。或者
连云港市财政局:助力港城打好碧水保卫战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连云港市2023年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3236万,该项
久吾高科(300631):全资子公司西藏久吾与麻米措矿业签署《西藏自治区改则县麻米错盐湖锂硼矿开采项目铝系锂
1、第一个刷天空加天维,第二个暗黑城加雪山,第三个月光。2、和绿都,热血,孵化场那。3、第四个天界,第
顶端新闻记者刘鹤洋“春吃芽,夏吃瓜”,炎炎夏季,最受人们喜爱的当属各类瓜果。目前,西瓜、哈密瓜、甜瓜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了解网络钓鱼威胁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预防至关重要。本文提供了有关如何防止网络钓鱼攻
舞台上,实验老师邀请现场观众一起做小实验。今年,湖南科学之夜再次随湖南省科技活动周“科技潇湘行”走进
近期,新冠“二阳”备受关注。如果再次阳了,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及他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李
亚汇网获悉,苹果(AAL U)宣布与博通(AVGO U)建立新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苹果公司称这是一项“多年期、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