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临夏“密码”
来源:奔流新闻     时间:2023-05-16 18:07:12


(资料图)

在这里,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牡丹节、国庆节等节假日,要举办各级各类篮球赛事2000余场。“村BA”这个名字还没有叫响之前,这里的“村赛”早已火爆多年。

在这里,有各级注册篮球运动员5万余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篮球裁判员122名,所有行政村、社区篮球场地已100%全覆盖,各类规模不等的民营球馆16座。

这里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人们口中的花儿临夏,现在也是篮球临夏。

▲比赛现场 

篮球,是他们的生活

下午6时,清风徐徐,夕阳洒金辉。

临夏州积石山县癿藏镇旧城村广场上,村民马占国、马占翔吃过晚饭后就来到篮球场,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娱乐”——打球。运球变向、急停跳投等动作有模有样,完全看不出他们都是年过50的人。

而几个小时前,他们还在地里忙着农活儿。

▲癿藏镇旧城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下地回来的农民锻炼身体

“只要有时间就打,几天不打,整个人都没精神。”马占国从10岁就开始打篮球,“打了40年,放不下了。”

对篮球的热爱,对马占国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说起篮球,居集镇居集村三社村民马向云打开了话匣子:“我从13岁开始打球,先是在班级打,后来到校队,再后来不上学就进入到村队,一直打了三十多年,现在身体跟不上了再不打了。但喜欢看,每场比赛我都看。”

马向云说,当年,在农村,打篮球是个奢侈的爱好,“费衣服,特别费鞋,一双布鞋,穿不了几天就脱帮了。”衣服破了就缝补缝补,没鞋穿,他和队友们光着脚打。“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只要能打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采访中,很难有人说得清楚,村里是从什么时候兴起打篮球的,但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说从小就开始看篮球、打篮球。

在居集镇田家村,几乎全村的男孩都是篮球队的“后备军”。教练是他们的“麦东爸”——积石山县篮球圈的“灵魂人物”马麦东。

马麦东从16岁就开始打篮球,一直打到三十多岁退役。“小时候娱乐活动比较少,打篮球是最让人开心的事。” 马麦东说,小时候他看大人们打篮球,后来自己打,再教儿子、村里以及周边县区的孩子打球。打球、看球、扶持球员发展,也串起了他与篮球的不解之缘。

马麦东很早就意识到“篮球要从小娃娃抓起”。为此,经营虫草生意的他自掏腰包,组建了一支12人的“小牛队”。9年来,每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乡村的篮球场上,周边的篮球馆内,处处留下了他们训练的身影。

▲马麦东和他的“小牛队”

▲小牛队球员和外援队员合影

▲马麦东和他的球员们

如今,“小牛队”球员有的正在读研究生,有的正在上大学,还有6名今年参加高考,“每一个球员,都是我的骄傲。”马麦东说。

居集镇人爱篮球,但打球水平与其他乡镇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居集镇多少年来在各类比赛中没有打进过四强的成绩,今年年初的积石山县18个乡镇的比赛中,‘小牛队’球员代表居集镇打出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让居集镇的篮球扬眉吐气。”这个成绩让马麦东高兴了好一阵子。

▲甘肃省青少年“五人制”篮球赛在临夏举行 

篮球,是他们的精神

走进积石山县,红黄蓝相间的露天篮球场,是当地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积石山县银川镇的安继鹏见证了积石山县篮球设施的逐年变化。

“最早,我们是用木板、木桩、铁圈自制一个篮球架,尘土飞扬的打麦场,白石灰撒线就成了球场,各村‘高手’组队打比赛,裁判也是由各村推荐的。后来,各个村陆续有了固定的场地,地面变成了水泥地,每场比赛,往往能吸引上千人围观。树杈上、屋顶上、梯子上……只要是能站人的地方,绝不会空着。”如今,各村都在党群服务中心前建起了悬浮地板篮球场,条件比过去改进得不是一星半点。

记者从安继鹏提供的多个视频看到,赛场边,前排的席地而坐,身后的踮脚张望,更有人搬出梯子、踩上凳子……挤了个满满当当,氛围堪比职业赛场。

安继鹏打篮球也是“野路子”。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他,靠着“敢打、能打、硬打”的作风一路从村队到乡队,再到积石山县队主力。“篮球打的就是气!”凭着一股子精气神,安继鹏的成绩也不断被刷新:2019年,他和队友马鹏、张云清三人,参加中国三人篮球公开赛,从兰州开打,夺得甘肃省冠军;到成都,摘下西北大区的亚军;一路进京,取得全国八强的好成绩。

“那是我打球生涯中最好的成绩。”谈及当年的勇猛,安继鹏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不过让安继鹏感到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和偶像姚明合影,“因为有其他比赛提前离京,错失了和姚明合影的机会,这辈子估计也就不可能了。”

这两天,距离县城16公里的居集镇居集村,成了临夏州篮球爱好者谈论的焦点。这里,一座投资近300万元的露天“村BA”篮球场已拔地而起。这个占地10亩,可以容纳五千人左右的大灯光球场,不仅是临夏州乡村的首个大型灯光球场,也是甘肃省的首个“村BA”篮球场。

此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小操场,几年前由土场地变为水泥场地。

5月12日,积石山县“永盛杯”职工男子篮球赛决赛在这里开打。

▲“永盛杯”职工男子篮球赛现场

从52支代表队中一路过关斩将的4支代表队,站在了决赛场上,他们由不同的职业人群组成,紧张激烈的比赛,场场不乏扣人心弦的争锋,引来周边县市、乡镇的数千名群众前来观看。

赛场内外的热闹景象让观众席上的李永福兴奋不已。作为“村BA”篮球场投资人、篮球“铁杆粉丝”,李永福多年的梦想是在居集村建一座大大的篮球场,让十里八乡的乡亲在宽敞的场地上酣畅淋漓地打球。如今,他夙愿成真,居集镇篮球爱好者的梦想也变为现实。  

篮球,是他们的文化

有着“中投小王子”美誉的马小林,今年38岁,是临夏州篮球队的明星,中投率高,战术多样,在前不久举行的黄河流域九省(区)首届农民篮球邀请赛决赛中,马小林和队员们代表甘肃队出战,最终以89:71的比分,战胜东道主宁夏队获得冠军,赶回了价值三万元的宁夏盐池滩羊15只。值得一提的是,在激烈的决赛中,马小林砍下29分,刷新了他单场进球纪录。

▲黄河流域九省(区)农民篮球邀请赛冠军合影

“在临夏州队中,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球员。”马小林说,自己的球技都是打野球练出来的,“没有系统学习过,主要看NBA球赛模仿。”

1985年出生的马小林的篮球之路也是受父辈熏陶开始的,“我叔叔特别喜欢篮球,记得小时候只要周边有球赛,叔叔就带着我去看,长大了,篮球就成了我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2001年,上初中的马小林已成了他们村队的主力球员,每年参加村级、乡级比赛,逐渐崭露头角。

2005年,在一场乡级比赛中,马小林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当时那个冠军奖品特别实惠,是一双双星牌球鞋,结束了我穿布鞋打篮球的历史。”

毕业后,当兵、退役、打工,都没有消减马小林对篮球的热爱,反而更加热烈。

“在临夏,篮球就是体育,体育就是篮球。关乎生活,关乎快乐。”基于这份纯粹的爱好和快乐,马小林和一帮喜爱篮球的伙伴走过了青葱岁月,参与也见证了临夏篮球的发展壮大。

如今,马小林一边打球一边和朋友经营着一个篮球训练馆,教18岁以下的青少年打球。“我给孩子们讲,篮球是一项体育项目,也是一种文化,从小树立篮球文化自信,能承受住各种打击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要对临夏州七县一市的篮球队员实力进行排名,康乐县球员近几年一直稳居第一。”临夏州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马彦说,康乐篮球突飞猛进,与石鹏的付出息息相关。

石鹏,教练兼队员,打篮球17年。2012年从兰州城市学院毕业后,一直进行体育教学,目前是康乐三中体育老师。

“10年前,康乐县的篮球水平全州倒数第一,慢慢发展起来,现在稳居第一。”石鹏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爱篮球,是一种传承,打好篮球,就是在传播体育文化精神。这也是我10年来带学生最大的感悟。”

在黄河流域九省(区)首届农民篮球邀请赛上,甘肃代表队12名队员,康乐县就有4名,1.93米的高强防守好,外线三分球特别准;身高2.03米的范效荣投篮准,对抗性强。

“一个个都能打,水平高。”这是临夏篮球圈对康乐球员的共识。

石鹏执教10年,带了八届200多名球员。他说,他要把一件事做好,把一种文化传承下去。

这是对篮球的“表白”,也是对自己的承诺。  

篮球,是他们的财富

爱打球,能打球,爱看球,支持球赛……在临夏州的三天采访中,这是当地人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浓厚的运动氛围,让篮球这项运动在当地成为一种“家常”。

临夏州有各级注册篮球运动员5万余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篮球裁判员122名,全州行政村、社区篮球场地已100%全覆盖,各类规模不等的民营球馆16座。每逢元旦、春节、五一、牡丹节、国庆节等节假日,要举办各级各类篮球赛事高达2000余场。

临夏市“东太杯”、广河县“兴达杯”、永靖县“古典杯”、东乡县“石榴杯”“撒尔塔杯”等各类“村BA”,与出圈的贵州“村BA”一样火,不仅吸引了周边群众观赛的热潮,也拉动了企业、个体参与赞助的热情,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的新引擎。

“全州企业家赞助各类比赛每年近1000万元,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不惜花重金邀请知名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临夏州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马彦说,大量的篮球赛事,不仅宣传了临夏州,也推动临夏州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作出较大贡献,“部分比赛单场奖金高达30万元,吸引了NBA、CBA、NBL、CUBA等球员前来参赛,临夏州因而被公认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篮球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各种级别的篮球赛,拉动了比赛场馆周边餐饮、宾馆住宿等消费的不断提升。

在诸多的赞助商中,临夏县韩集镇双城村人——驾校老板马福禄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我不太会打篮球,喜欢看球赛,只要有比赛,都会去看。”马福禄是在2018年开始支持当地篮球队的,“村级、乡级比赛,一般资助两三万元,给球员们买衣服、鞋、营养品等,打到县级比赛时,就会多掏点,五六万都有,取得好名次了,还会额外给球员进行现金奖励。”一年下来,赞助各类球赛50万元左右。

2022年正月初五到初九,马福禄以自己的腾顺驾校冠名,组织了“临夏县韩集镇第一届腾顺杯篮球邀请赛”,周边乡村12支球队参赛,“每场比赛打得酣畅淋漓,群众看得也开心。”花了30多万元,但马福禄“心里很舒坦,为乡亲们做了好事。”

当然,球赛的流量也让他的驾校知名度在当地提升了不少,隐性的消费拉动,也是赞助商们看中的“财富密码”。

▲马永斌展示金牌

在东乡县连续举办了十届的甘肃省“撒尔塔杯”大学生邀请赛的赞助商之一马永斌,是一位“能干、敢干、实干”的企业家,曾经组建的“河州烈火队”,在临夏州小有名气,从1995年到2008年期间,在州、县(市)、乡(镇)、村等各级篮球赛事中,先后赢得了30多个冠军。

“撒尔塔杯每年7、8月份举行,参赛队员主要是东乡籍的在校大学生。”如今,“撒尔塔杯”已成为东乡县大学生交流篮球的主要赛事。

▲撒尔塔杯球队合影(采访对象提供)

除了企业家,有时候全村村民都是村BA的“赞助商”。

“我们在村里一吆喝,说要办个比赛,家家户户都会很痛快地支持。”广河县三甲集镇陈家河村村民马俊说,村庄里的球赛,与春耕秋收、冬藏夏耘一样,是村民的精神食粮。只要村队出战,不宽裕的家庭会捐个20元、50元,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捐100元、500元、1000元,一次捐几千元的也有,也有一些村民还会用实物顶捐款。

5月初,马俊和几个伙伴组织了一场“广河县佰居依杯”篮球赛,两天时间就募捐了2万多元,“篮球是我们生活中最朴素的快乐,为快乐付出,心甘情愿。”  

篮球,是他们的目标

“在广河县,哪个村或乡有比赛,十里八方的人都去看,有人甚至一天不吃不喝坐在那,因为出来了再想挤进去就难了。”广河县三甲集镇陈家河村民马忠良说。

马忠良对如今的“村BA”叫法很不习惯,他依然喜欢用“村赛”或“野球”来称呼,“这样叫接地气”。因为很多个赛场上,参赛人脱下球衣,都是亲戚,上了球场,就成对手。

▲三甲集镇陈家河村民马忠良讲述篮球故事

在广河县,最不缺的就是对篮球与生俱来的热爱。

马忠良常年天南海北跑长途运输,但他的车上永远都带着一只篮球,“走到哪,有空余时间,看到球场时就要打一下。”他打球最远的地方是西藏,“我在场地上就喊,雪域高原,临夏篮球来了!”

提起最难忘的一场球赛,陈家河村被称为三甲集镇“篮球军师”的马杰说:“2016年的一场比赛,一个村队花钱请来了5名黑人外援,导致比赛水平和差距较大,为了取得名次,各球队球员都拼得特别厉害,所以那年的村赛极具观赏性。决赛的那一天太令人难忘了,气温-16℃,但球场外人山人海,树上房上都是人,很多观众是披着被子和毛毯看完比赛的。”

“下到10岁、上到80岁的村民都爱球、会打球,这并不是空话。”广河县全民健身中心主任买忠龙说。

广河县有着天然的“篮球基因”,30万人口的县域,篮球参与人数达10万人之多;全县9个乡(镇)102个村、公共篮球场覆盖率达100%;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共有校园篮球队414支,加之102个行政村的102支球队,广河县全域共有516支篮球队。经过多年的沉淀和传承,已具备打造“中国篮球之乡”的潜力和优势。

今年39岁的广河县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马海良,真实姓名知道的人不多,但他在临夏篮球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马龙”。

“他是临夏篮球界的灵魂人物,就像NBA犹他爵士队的灵魂人物卡尔·马龙一样。”马小林曾跟着他打过多场比赛,受益匪浅。

“马龙”告诉记者,广河县有这么多的校园篮球队,主要是因为县上对于篮球人才的培养是从小抓起,不遗余力,直到把他们送进村、乡、县、州的各级篮球队。

行走在广河县城以及三甲集滨河大道上,各类篮球元素触目皆是,这些带着浓厚乡土特色的体育印记,勾勒出体育的本真:热爱、纯粹、梦想。

买忠龙说,篮球是广河县名副其实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自2021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关注广河县争创“中国篮球之乡”后,广河县投资1.2亿元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探索创办以篮球联赛为引领的单项联赛体系,精心打造成年、青少年篮球联赛体系,引进推广“小篮球”“路人王”和三人制等篮球赛事,并依托“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项目,加大青少年俱乐部篮球项目培训力度,加强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篮球竞赛表演、教育培训、场馆运营、产品销售等篮球产业,培育打造以篮球赛事活动为辐射带动原点,集吃、住、行、购、游等配套服务体系为一体的特色篮球产业,扩大篮球项目影响力。

民营篮球馆的发展,是广河县的亮点,全州16座民营篮球馆,广河县就占了7座。

2019年,广河县三甲集镇宗家村村民宗正龙,和朋友合资开办了“兴达灯光球场”,开启了广河民营球馆发展的序幕。成人全天票8元,青少年5元,50岁以上者免费,“算是实现了广河爱球伙伴们的梦想。”

2022年,宗正龙在宗家村又建造了一座上千平方米的篮球场,周边附带儿童娱乐设施、采摘、食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园,“要让来这里打球的每个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采访时,偌大的球馆里,几个十多岁的孩子激战正酣,传球、运球、弹跳、投篮……一个个动作娴熟连贯、潇洒快乐。

正如临夏州体育局副局长梁学锋所言:在临夏州,篮球不只是一项运动,还是释放城乡活力、激情的竞技项目,是写满热爱的生活方式。

在这片土壤里,篮球播撒的体育种子,透土而出,茁壮成长…… 

编辑:马少华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