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环球新动态:"听见烟火三千年”-- 成都大运会创意短片全球发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5-15 22:16:11

记录真实,向世界展示成都深厚的历史,传承中华优秀文明遗产;传颂文明,让文明之花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并不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在5月15日,成都大运会世界媒体大会开幕之际,《听见烟火三千年》创意短片全球上线,向所有参与成都大运会报道的媒体记者致敬。


(资料图片)

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一支“因盛世而生,为盛事而奏”的古代宫廷乐队,从石刻中走出来,穿过时光的裂隙,赴大运盛事之约,在历史与想象之间,现在与过去之间,奏响成都脉搏里的音符旋律与烟火生活。

1、千年乐团,赴大运盛会

清辉洒满了摩诃池,浅浅地映照着夜色。一树花开满枝头,淡淡的芳香在池边缭绕。宫廷乐队缓缓奏响乐章,歌者随着乐声应景而唱。“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这幅前蜀宫廷的盛世景象,不仅被花蕊夫人写进了《宫词》,还被镌刻在了前蜀皇帝王建的棺床上,流传至今。

在成都永陵博物馆的王建陵墓中,留存着晚唐五代时期宫廷燕乐的缩影,那就是二十四伎乐。这24人中,有舞伎2人、乐伎22人。乐伎演奏乐器共20种23件,可分为3大类: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在我国同类文物中,乐舞场面最大,乐器种类最多,气势最为恢弘,表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队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是隋唐五代宫廷燕乐中坐部伎乐的缩影。

二十四伎乐,千年前的宫廷乐队,专为盛事而奏。千年之后,感应盛事召唤,以螺取声,谱盛事之乐章。

2、螺贝为媒,寻烟火之声

伎乐重生,一曲千年。置身于现代成都的市井之中,伎乐姑娘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她记忆里的成都,是梁简文帝诗中的“雅歌因良守,妙舞自巴渝”,是经历蜀道艰难,到达成都的杜甫眼中的“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亦或是张唐英在《蜀梼杌》中说的,到五代后蜀时,成都的“村落闾巷之间,弦管歌声,合筵社会,昼夜相接”。

现代成都,烟火繁华更盛。螺贝,相传此物可以留声传声,越千载而声如故。它带领着伎乐姑娘,听音寻路,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收集着成都脉搏里跳动的音符。

伎乐姑娘漫步在宽窄巷子,穿梭于清代建筑和传统川西民居建筑之间。有道是“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时间的河流在这里分支,外面的世界匆忙、浮躁,脚步凌乱,而宽窄巷里却是悠闲、自在、静好,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

在玉林街道可以感受到一种只有成都才有的生活气息,不急不躁、静谧舒适。玉林街,充分地体现着这个城市丰富而复杂的艺术与生活形态。它是摇滚的领地,是诗歌的社区,是艺术与商业互相发酵的一张城市地图。

在闹中取静的桂溪生态公园,伎乐姑娘同现代成都人一般,体验了这个城市的慢行休闲之乐。在成都大熊猫基地,伎乐姑娘邂逅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原型大熊猫“芝麻”。看到“芝麻”抱着翠竹大快朵颐,憨态可掬的模样,伎乐姑娘欣喜无限,千年以后,还能见到大熊猫,依旧平安喜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当夜晚降临,金融城天府双塔的灯光秀呈现了一场璀璨夺目的视觉盛宴。这个披着时尚外衣的科技创造,让我们看到成都的开放、现代、活力与时尚。在这个城市,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依存,彼此补充,共同发展。

3、古乐新声,谱大运乐章

成都大运盛会的召唤越来越清晰,伎乐姑娘发现额头花钿已然变成大运会会徽的模样,指引她走进大运场馆。

只见二十四伎乐身着华美的唐装,齐聚大运舞台。她们头梳唐代髻、鬟发式,点缀以半月小梳、发簪、钿花等装饰,个个描眉涂唇,额点花钿,发式妆容灵动秀美,姿态各异。千年以来,她们静默地等待着,等待那枚满载新声的螺贝出现在她们耳畔。当螺贝缓缓流淌出现代成都的烟火与运动之音时,沉睡千年的二十四伎乐被一一唤醒,音符流转,鼓乐齐鸣,大运盛事之曲就此奏响。

古老的乐器,吸纳了现代都市之音,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乐章巧妙融入“三大炮”的击打声、大熊猫啃食竹子的清脆声,再伴以吉他声、象棋声、滑板声、车流声,恢弘气势中蕴含着市井烟火的温暖。拉弓声、击剑声、乒乓球弹跳声、篮球入筐声,城市运动之声,与千年古乐遥相呼应。

音乐的旋律因运动而更扣人心弦,运动的热情因音乐而更激动人心。乐动蓉城,奏响大运,让世界听见烟火成都三千年。

(来源:成都大运会官方网站)

编辑:马少华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