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环球动态: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沿洮河经济带东乡县达板镇开发建设系列报道(一)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时间:2022-12-17 17:17:25

记者陈克义 马秀梅 赵怀斌

前 言

2019年,州委州政府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东乡县脱贫摘帽,实现东乡民族永续发展,因地制宜,高点定位、精准谋划,实施了东乡县达板镇建设,将居住在自然条件严酷、居住分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突出且解决起来成本高的村社,特别是以25户以下的自然村为重点,进行整体搬迁,向洮河经济带聚集,下山入川、出山进城,以城镇化和产业化带动山区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改变生存发展状况。短短几年时间,55座住宅楼拔地而起,相配套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创造了“达板模式”“达板标准”“达板速度”,树起临夏乃至全省高质量脱贫攻坚的标杆,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执政理念。


(相关资料图)

成效令人振奋,经验值得总结,为此推出达板镇开发建设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达板镇生态搬迁工程

冬日的清晨,阳光照进达板镇生态宜居搬迁安置区5号楼1601室,映红了崭新的房屋,显得无比温暖祥和。房屋内,居民马占虎老人喜笑颜开,老伴马则乃白的脸上也洋溢着喜悦,从中记者感受到了这对古稀老人对目前生活的满足、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当记者说:“你们俩精神状态很好啊!”时,马占虎一面沏茶让座,一面接过话茬:“说实话,现在过上这样的好生活,是以前我们做梦也没想到的。”

接着,马占虎向记者讲起了他家的往事。

马占虎是大树乡关卜村人,以前住在山沟里,出门要走2公里多狭窄陡峭的山路才能到村民服务中心和小学。全社28户人家,有18户群众都到外面打工谋生去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小孩。每年种的庄稼,十种九不收;养牛养羊缺水、缺草,养殖成本大;维持生活只能靠劳务。

马占虎从20多岁起一直在外打工,虽然到过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打过很多工,但挣得很少,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儿子马有文没念完小学就早早接替了先辈们打工干苦力的活;儿媳马梅花一人种着家里的几亩薄田,还要照看两个老人、送孩子上学,一家人重演着父辈们打工维持温饱的命运。

2019年4月,在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州县开始了沿洮河经济带达板镇生态宜居搬迁安置点建设,鼓励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马占虎一家和300多户住在山里的群众沐浴着党和国家的政策阳光,迁居到达板镇生态宜居搬迁点。

如今,每天早上,马占虎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在温暖的洗漱间洗脸梳妆,再也不怕冻手冻脚;然后用电热炉、天然气锅灶做上一顿可口的早餐,一家人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早餐后,两位老人目送出门到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上班的儿子儿媳和小区附近上学的孙子孙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住在达板 改变了命运

和马占虎一样,在达板镇生态宜居搬迁安置点上,搬迁群众马胡飞也一家7口人生活得也很幸福惬意。马胡飞也一家曾经也住在大山深处,她的丈夫马正全是一名技术工,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以前靠劳务吃饱穿暖没有问题,但“让孩子念好书”的愿望,总是不尽如人意。

马胡飞也的家在东乡县车家湾乡,也是一个山区乡。在这片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000多名群众分散居住在30多条山岭和30多条沟壑中,几户、十多户人家组成的50多个小村子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山梁、山坡和山沟里。这里年年干旱,小麦等夏粮往往绝收,洋芋等秋粮常常歉收;许多群众的家建在陡峭的山坡、狭窄的山梁上,存在严重的地质安全隐患;群众就医、就学困难诸多,生产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他们彻底摆脱贫困的途径,只有整体搬迁。2020年底,马胡飞也和200多户同乡群众分别搬到达板镇,他们祖祖辈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马胡飞也的婆婆欣喜地告诉记者:“我在家做饭做家务,老伴和儿子儿媳去工厂上班,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收入,而且三个孙子就近上学,生活过得比在山里好多了!”

如今,和马占虎、马胡飞也一样,东乡县493个自然社困难群众和8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2918户群众,陆续搬迁到了达板镇。

走进沿洮河经济带生态宜居搬迁安置区,西面高高的凤凰山,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洮河水清澈碧透,在山与水之间是55栋高标准的设计住宅楼,与住宅楼相配套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凸显着环境的舒适、生活的安逸。

入住新家园

你来达板 干部贴心服务

让一个个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农民住进现代化楼房,面临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等难题层出不穷。面对难题,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从各乡镇机关抽调40名干部,组成搬迁入住服务大队,担任楼长、单元长,随时接待搬迁来的群众。

汪集乡瓦子岭村马胡赛尼雇佣了一辆客货两用小货车,载着家人和家什刚到大门口,服务大队的北岭乡干部马进龙就迎了过来,几句热情的祝贺后,他们来到3号楼2单元楼梯口,不一会儿,马胡赛尼的家什都搬到了楼上。

楼上卫生被物业人员清扫得很干净,马胡赛尼即刻摆放家具、安放床铺。

进屋后,马进龙为马胡赛尼夫妇详细讲解指导天然气怎么开,遇到问题怎么办?自来水怎么开,遇到问题怎么办?油烟机怎么用……手把手教他们操作,直到马胡赛尼夫妇的每个操作都规范了,他才放心地离开。

“必须让群众懂得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所以每搬进一家新住户,我们都会去现场进行观察、了解、指导,直到完全会操作才离开。”马进龙告诉记者。

中铁二十一局是该小区的建设者,他们统筹安排沿洮河经济带开发项目部的技术工人昼夜坚守在岗位上,帮助处理搬迁群众入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群众的笑脸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只要是东乡群众需要,我们就在工地和东乡群众一起过年。”沿洮河经济带开发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张稳牛说。

碧桂园房地产物业管理是业界的品牌,他们派出由6人组成的物业队伍前来服务。经理梁万平告诉记者:“我们要在服务小区的过程中,吸纳当地群众加入我们的队伍,和我们共同建立起一支高标准的物业专业服务团队,更好地为小区服务。”

兰亚集团、天然气公司等商家为困难群众送来了家用电器、面粉、毛毯等生活物品。达板镇的电器、百货等10多家商场,按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必须低于市场价,在小区设摊点,为搬迁群众提供有偿服务”的要求,提供生活物品,开展上门服务。

编辑:山桦责任编辑:山桦

上一篇:

下一篇: